1.  【堪忍成就一切】

人生如果不能忍辱,就無法成就事業、學業與道業。修行必定要能堪忍無量的苦,無忍決不會有所成就,是故「忍」為修學佛法的重心。 

2.  【心包太虛】

能將山河大地、太虛裡的任何境界都包容於心,而心卻不被境所轉,此即出世的精神。

3.  【真正的成功】

一個真正成功的人,必須人人都能容得下你,你也能容納每一個人。

4.  【謙虛禮讓】

每個人都有自尊心,但也也須懂得謙虛和禮讓。因為每個人在世間,絕對無法一手撐天。

5.  【事忙而心閒】

如果人人都能「事忙而心閒」,並盡一已之力,投注於人群幸福之道,而且忙時不失道心,閒時不迷本性,就能達到人生快樂的境地。

6.  【護心也護口】

人與人之間相處,難免產生人事上的煩惱;遭遇這些煩惱時必須忍讓,千萬不要起瞋恨心;除了護心,也要護口,不能口出惡言。

7.  【學習聖人心胸】

我們應該學習聖人包容萬物的寬大心胸,心境才能超脫;否則儘管信仰虔誠、禮敬拜佛,終究還是會墮入魔道。

8.  【昇華道德】

道德的昇華,關鍵在於「忍」。假如每個人都有一分忍辱精神,就不會凡事斤斤計較。

9.  【忍者無難字】

忍字心上一把刀。能忍,就能納受人間一切的缺點--對任何人沒有一點怨恨,做任何事也沒有一個難字。

10.   【無壞不顯好】

受人攻擊或陷害時,千萬別起瞋恨心,反而應起感恩心;因為沒有壞人顯不出好人,沒有苦難眾生則顯不出菩薩的寬忍愛心。所以,我們應視毒罵、中傷如飲甘露。

11.   【如沐春風】

歡喜心是一種涵養,能令周圍的人都有「如沐春風」的喜悅感。

12.   【自己下功夫】

人心與佛陀一樣,都有同等的愛心;但因後天的習慣及習氣不同,以致有不同的言語行動。所以,修心養生必須自己下功夫。

13.   【滴水穿石】

恆心、毅力能如「滴水穿石」再大的困難與阻礙都能突破。

14.   【佛性是寶藏】

遺失身外財物並不可惜,可悲的是遺失了內心的寶藏卻還無知覺;人人本有清淨純真的佛性,只因煩惱無明而庶廠了珍貴的寶藏。

15.   【居安思危】

人人應時時「居安思危」,莫等「危時方思安」。修行人更要時時下功夫,以備四大不調時能安然度過。

16.   【動中的寧靜】

人要學習經得起周圍人事的磨練而心不動搖,並學習在動中保持心的寧靜。

17.   【用「心」聽話】

聽別人說話時,要以說話人的心態聆聽--聽年輕人的話,用年輕人的心態聆聽;聽老年人的話,用老年人的心態聆聽--即得人事圓融。

18.   【安分守己】

佛陀常教導我們:要安分守己,守住清淨無為的心,讓心時時寂靜。心靜自然人安分,人安分就能過著和樂的日子。

19.   【謹慎「用」心】

人心比武器還厲害!因為武器由人心所創造,不管將它用於好或壞的地方,都起源於一顆心。

20.   【調和身心】

想圓滿慈悲、成就智慧,開展濟世與引導人群的力量,必須先從調和自己身心做起。

21.   【心的動力】

物質富有、地位崇高,都是空虛的架構;真正的富有是心的富有--富有愛、富有慈悲。真正的動力是心力;擁有這分愛心動力作基礎,還有什麼不能改革、不能引導的呢?

22.   【時時心地現光明】

心地若能時時現光明,與人坦誠相待,則不必怖畏人生道路有障礙,也無需擔憂別人是否不利自己。

23.   【繫緣修心】

心不專、念不一,做事難以成就;若想心念專一,就必須收攝雜念,恆持清淨的一念心,這就是「繫緣修心」。

24.   【反觀自照】

人若能時時反觀自照,檢討心念是否貪著名聞利養,久久之,心靈自可提升到「月至上品諸風靜,心持半偈萬緣空」的境界。

25.   【把是非當教育】

若要常常保持心的快樂,就不要把人事當是非,應把是非當教育,以增進待人處世常識。如果把人事當是非,心將永遠很痛苦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